简介
LinkedHashMap内部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,能保证元素按插入的顺序访问,也能以访问顺序访问,可以用来实现LRU缓存策略。
LinkedHashMap可以看成是 LinkedList + HashMap。
继承体系
LinkedHashMap继承HashMap,拥有HashMap的所有特性,并且额外增加了按一定顺序访问的特性。
存储结构
我们知道HashMap使用(数组 + 单链表 + 红黑树)的存储结构,那LinkedHashMap是怎么存储的呢?
通过上面的继承体系,我们知道它继承了HashMap,所以它的内部也有这三种结构,但是它还额外添加了一种“双向链表”的结构存储所有元素的顺序。
添加删除元素的时候需要同时维护在HashMap中的存储,也要维护在LinkedList中的存储,所以性能上来说会比HashMap稍慢。
源码解析
属性
(1)head
双向链表的头节点,旧数据存在头节点。
(2)tail
双向链表的尾节点,新数据存在尾节点。
(3)accessOrder
是否需要按访问顺序排序,如果为false则按插入顺序存储元素,如果是true则按访问顺序存储元素。
存储节点,继承自HashMap的Node类,next用于单链表存储于桶中,before和after用于双向链表存储所有元素。
构造方法
前四个构造方法accessOrder都等于false,说明双向链表是按插入顺序存储元素。
最后一个构造方法accessOrder从构造方法参数传入,如果传入true,则就实现了按访问顺序存储元素,这也是实现LRU缓存策略的关键。
afterNodeInsertion(boolean evict)方法
在节点插入之后做些什么,在HashMap中的putVal()方法中被调用,可以看到HashMap中这个方法的实现为空。
evict,驱逐的意思。
(1)如果evict为true,且头节点不为空,且确定移除最老的元素,那么就调用HashMap.removeNode()把头节点移除(这里的头节点是双向链表的头节点,而不是某个桶中的第一个元素);
(2)HashMap.removeNode()从HashMap中把这个节点移除之后,会调用afterNodeRemoval()方法;
(3)afterNodeRemoval()方法在LinkedHashMap中也有实现,用来在移除元素后修改双向链表,见下文;
(4)默认removeEldestEntry()方法返回false,也就是不删除元素。
afterNodeAccess(Node e)方法
在节点访问之后被调用,主要在put()已经存在的元素或get()时被调用,如果accessOrder为true,调用这个方法把访问到的节点移动到双向链表的末尾。
(1)如果accessOrder为true,并且访问的节点不是尾节点;
(2)从双向链表中移除访问的节点;
(3)把访问的节点加到双向链表的末尾;(末尾为最新访问的元素)
afterNodeRemoval(Node e)方法
在节点被删除之后调用的方法。
经典的把节点从双向链表中删除的方法。
get(Object key)方法
获取元素。
如果查找到了元素,且accessOrder为true,则调用afterNodeAccess()方法把访问的节点移到双向链表的末尾。
总结
(1)LinkedHashMap继承自HashMap,具有HashMap的所有特性;
(2)LinkedHashMap内部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存储所有的元素;
(3)如果accessOrder为false,则可以按插入元素的顺序遍历元素;
(4)如果accessOrder为true,则可以按访问元素的顺序遍历元素;
(5)LinkedHashMap的实现非常精妙,很多方法都是在HashMap中留的钩子(Hook),直接实现这些Hook就可以实现对应的功能了,并不需要再重写put()等方法;
(6)默认的LinkedHashMap并不会移除旧元素,如果需要移除旧元素,则需要重写removeEldestEntry()方法设定移除策略;
(7)LinkedHashMap可以用来实现LRU缓存淘汰策略;
彩蛋
LinkedHashMap如何实现LRU缓存淘汰策略呢?
首先,我们先来看看LRU是个什么鬼。LRU,Least Recently Used,最近最少使用,也就是优先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元素。
如果使用LinkedHashMap,我们把accessOrder设置为true是不是就差不多能实现这个策略了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请看下面的代码:
文章来自于"彤哥读源码"
评论区